西北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陕西大学堂、陕西高等学堂时期。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高等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体操‘一科’高等学堂教以普通体操、兵学与有益之运动,以兵操为主,每周三学时。”从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御史王步灜奏折中的《陕西高等学堂课程表》来看,学堂时期的体操课分别安排在每周二、四、六的下午最后一节,授课内容除兵式体操外,还有跑步、跳跃、棍棒操等,宋元恺担任兵学教习,董明铭担任体操教习。1906年7月,《秦中官报》第五期刊载了陕西高等学堂客籍学生尹钧的文章《德育智育体育论》,其对德、智、体三者关系的论证,具有相当的中、西学功底,集中反映了陕西高等学堂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水平。1909年6月,《教育界》第二号附录中刊登了陕西高等学堂运动会学生跳远和掷铁链锤的成绩,这一史料进一步佐证了我校体育教育事业源于晚清大学堂时期的事实。
《西北大学章程》(1912)中指明:“‘为提倡学生体育上之发达’设运动会及体育会。”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端倪已现。
1937年,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北平研究院内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设有六大学院24个系,其中教育学院体育系设在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体育系同时承担当时四个校区的体育教学,由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袁敦礼教授任系主任,教授有董守义、美国体操选手沙博格、王耀东、谢似颜等,课程主要有徒手操、篮球、足球、垒球、田径运动、女生小足球、舞蹈等。1938年3月16日,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所有师生以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模式整合组队,以野外长途拉练的形式完成了迁徙任务,王耀东、谢似颜担任当时南迁第一大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南迁汉中后,体育系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因校区分散在城固、南郑和勉县等地,各校区的体育教学分别有专人负责。师生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制教具,坚持体育教学,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督导学生对于学校军训及体育认真上课,并辅导学生参加课外运动及恪守卫生规则以期使人人具有健全的体魄及自卫卫国的技能。”当时的西北联大大力开展垒球运动,学校垒球运动之盛,影响波及西北各省。1945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和袁敦礼、董守义为首,联合多位体育工作者共同起草并向会议递交了中国申办1952年奥运会的申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办奥运的申请。
1939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商学院组成国立西北大学,学校设立体育委员会,并在训导处下设体育卫生组,王耀东任体育卫生组主任。当时,体育教育一是把体育课列为全校学生四学年中的“当然必修课”,因地制宜开展篮、排、足、垒球和健身操等项目教学;另一种方式是体育卫生组和各项运动竞赛委员会组织球类和越野循环比赛等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1942年10月,陕西省运动大会陕南分会在南郑举行,西大派田径运动代表队、女子排球表演队、国术表演队前往参加。
1946年学校复返西安,刘月林任体育卫生组主任。这一时期的校内体育活动及各类球赛十分活跃。1946年10月31日,陕西省秋季运动会在西安公共体育场开幕,王耀东教授出任总裁判,全校30余名师生参加了运动会。